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关于印发《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21 15:40:26  浏览:852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关于印发《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办法》的通知

中国建设银行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关于印发《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办法》的通知
建设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计划单列市分行:
为了提高我行贷款资产质量,控制和减少贷款风险,探索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管理方式,根据《商业银行法》、《担保法》、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对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通知》和《贷款通则》等有关法规,总行制定了《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经过试点和广泛征求意见,已经总行1995年第8次行务会议正式通过。现印发各行执行,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学习。实行贷款风险管理是我行向具有国际经营管理水平的商业银行转轨的战略重点,同时又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紧迫性和复杂性兼具,各行要组织所属认真学习《办法》,搞好培训,切实领会《办法》的精神实质,在处理复杂多变的贷款风险问题时,应以是否有利于维护我行的利益为出发点和最终目的,真正做好这项工作。
二、加强领导。各分行要由行领导牵头负责,明确部门分工,相互配合开展工作;要全行动员,将贷款风险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环节和岗位。
三、抓紧实施。本办法从1996年1月1日起执行,各行要在清贷工作的基础上尽快完成对1995年12月31日以前存量贷款的风险界定,并按照“先易后难、区别对待”的原则,在1996年6月底前先对1996年1月1日以后的贷款增量实施风险管理,1996年7月开始对贷款增量、存量同时推行贷款风险管理。各行还要按照学习动员、基础准备、全面实施的时间顺序尽快制定出贷款风险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和细则,并将方案和实施细则于1995年底以前报送总行。
四、各行在《办法》执行中如有新问题、新情况,请及时向总行反映。

附一: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办法

(1995年9月22日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第8次行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风险监测、风险转化、风险责任约束机制,提高贷款资产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对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通知》、《贷款通则》(试行)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暂行实施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贷款风险管理是指建设银行对不能按借款合同约定收回贷款本息的可能性等贷款风险度的全过程管理,是建设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组成部分,包括贷款风险的识别、界定、监测、控制、转移、分散与补偿,以及贷款风险管理的考核、奖罚、组织与实施等内容。
第三条 贷款风险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考核、责任约束、自我控制”的原则。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建设银行利用信贷资金发放的各类人民币贷款,外汇贷款风险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章 贷款风险的识别
第五条 贷款对象、贷款方式、贷款期限和贷款形态对贷款安全的影响程度称为贷款风险权数(见附一)。贷款风险的识别是指对贷款风险权数的认定过程。
第六条 贷款对象风险权数(简称对象权数),按企业信用等级和项目风险等级(见附二)来认定,划分为AAA、AA、A、BBB及BBB以下(含未评级企业)五个等级。
第七条 贷款方式风险权数(简称方式权数),贷款审批时,按拟选贷款方式认定;贷款发放后,按实际贷款方式认定,划分为信用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保证贷款、票据贴现五种方式。
第八条 贷款期限风险权数(简称期限权数),贷款审批时,按拟定贷款期限认定;贷款发放后,未到期时按借款合同约定期限认定,到期后按实际占用贷款时间认定,划分为三个月以内(含三个月,下同)、三个月以上半年以内、半年以上一年以内、一年以上三年以内、三年以上五年以内、五年以上六个档次。
第九条 贷款形态风险权数(简称形态权数),贷款审批时,按正常贷款认定;贷款发放后按实际占用形态认定,划分为正常贷款和不良贷款两种形态。

第三章 贷款风险的界定
第十条 贷款风险用贷款风险度的大小来表示,数值大的风险高,数值小的风险低。贷款风险度值最低为0,最高为1,大于1时以1计。贷款风险度按单笔贷款风险和综合贷款风险分别测定。单笔贷款风险度超过0.7的为高风险贷款,综合贷款风险度超过0.7的区域为高风险投放区(包括企业、行业和地区),高风险投放地区所在分支机构为高风险贷款行。
第十一条 单笔贷款风险度的测定。单笔贷款风险度为该笔贷款风险权数的连乘积。即
单笔贷款风险度=对象权数×方式权数×期限权数×形态权数
(待核销呆帐贷款风险度取值为1)
单笔贷款风险额=某笔贷款额×单笔贷款风险度
第十二条 综合贷款风险度的测定。综合贷款风险度为贷款风险总额与贷款总余额的比。即
综合贷款风险度=∑单笔贷款风险额÷∑单笔贷款余额
第十三条 贷款风险度的确认。单笔贷款风险度由经办行确认,综合贷款风险度由下级行报上级行确认;高风险贷款和高风险贷款企业由经办行确认,高风险贷款行业和高风险贷款地区由各分行报总行确认。

第四章 贷款风险的监测与控制
第十四条 单笔贷款风险的监测与控制。
(一)贷款风险度指标是贷款决策的主要依据之一,在贷款审批时,必须测定贷款风险度。
(二)单笔贷款风险度和综合贷款风险度每个月监测一次,对于风险度超过0.6的贷款要加强监测密度,并及时调整我行相关信贷政策。
(三)各行不得批准发放高风险度贷款,特殊情况需要发放的,须逐级上报由总行审批。
(四)各省级分行确定所辖行的贷款审批权限要考虑贷款风险度的高低和贷款风险额的大小;要适当上收风险度高、风险额大贷款的审批权限,具体限额由各省级分行自行决定。
(五)各省级分行对同一借款客户的拟新放贷款与原贷款余额之和超过本行营运资本总额15%的视同高风险贷款,须报总行审批。
(六)各行对AA级以下(不含AA级)企业或项目,新发放的贷款不得采取信用贷款方式;新发放贷款总额中信用贷款比例不得超过20%。
(七)各行要加强对贷款全过程的风险控制。贷款风险管理人员要对借款人资金使用情况和经营状况定期考核分析,及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八)各行在办理贷款时应与借款人在合同中约定有关保护性条款,明确若借款人或其经营体制等变化影响我行贷款安全的均需我行书面同意。
第十五条 综合贷款风险的监测与控制。各分行每年2月1日前将上年综合贷款风险度指标及相关指标执行结果和当年综合贷款风险度控制指标及相关指标的建议上报总行,总行每年一季度核定各分行当年综合贷款风险度控制指标及相关指标控制计划。
第十六条 建立贷款高风险投放区的控制机制
(一)对高风险投放区,要在我行系统内定期通报,并采取相应政策措施。
(二)对高风险贷款行,要适当上收其贷款审批权限,减少贷款投放,对由于管理不善造成贷款风险的,要限期整顿。
(三)对高风险贷款企业要实行严格的专门管理,并规定检查间隔期。要有专人上门催收到期和非正常占用贷款,落实抵押、质押和保证,停止发放新的贷款,并向上级行定期报送情况。
(四)对处于高风险状态的不良贷款,要逐笔落实清收措施,制订阶段性的压缩目标。

第五章 贷款风险的转移、分散与补偿
第十七条 各行对于已经发生的各种贷款风险要积极采取转移、分散与补偿等具体措施,及时处理、消化风险,落实风险责任。
第十八条 各行可结合本行实际情况试行企业联合担保,有条件的行可自行或要求借款人办理贷款保险,或酌情追加贷款担保等方式转移贷款风险。
第十九条 对于巨额贷款,各行可采取组织银团贷款等方式分散贷款风险。
第二十条 各行要按照《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的规定,及时足额提取贷款呆帐准备金和坏帐准备金,并按规定程序报批核销呆帐贷款,补偿贷款风险损失。
第二十一条 健全抵押、质押物品的管理制度,对因行使抵押权、质权取得的各种抵押品、质押品,要在取得之日起一年内予以处分,及时补偿贷款损失。

第六章 贷款风险管理的考核与奖惩
第二十二条 各级行应按以下要求对所属分支机构的贷款风险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
(一)各级行要严格按照核定的贷款风险度、逾期贷款率、呆滞贷款率、呆帐贷款率、贷款担保率和贷款利息实收率等贷款质量监管指标对下属行进行定期考核。
(二)凡单笔50万元以上的待核销呆帐贷款,列为重要风险情况,要按照规定程序及时向总行书面报告;500万元以上的待核销呆帐贷款列为特别风险情况,除按上述要求上报外,还应向总行上报单行材料。
(三)稽审部门根据有关规定,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对下属行的贷款风险管理进行稽审,具体办法另行下达。
(四)各行要按时如实填报总行规定的贷款风险管理报表。
(五)贷款风险管理的考核时间与现行会计年度一致。
第二十三条 贷款风险管理工作和贷款质量状况是总行考核分行行长业绩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行员评先进的主要依据之一,对全面执行本办法,完成总行核定的贷款风险度及相关控制指标的行,给予有关经办人员和负责人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第二十四条 对综合贷款风险度超过总行规定控制指标的分支机构,视情况依次按以下各款处理:
(一)通报批评。
(二)降低存贷款比例。
(三)上收贷款审批权限。
(四)限期完成风险消化任务。限期内不能把风险降至总行控制指标以内的,有关部门责任人应予离岗,三年内风险状况未能改善的,分支机构负责人调离岗位。
以上各款可以并处。
第二十五条 对于弄虚作假缩小风险度,虚报统计或会计数字等行为,作为隐瞒贷款风险情况处理。凡隐瞒贷款风险情况的,追究当事人及有关领导的责任。

第七章 组织与实施
第二十六条 各行应建立健全贷款风险管理责任约束机制,由贷款风险归口管理部门牵头对贷款实行全面风险管理,努力完成上级行核定的贷款风险度控制指标及相关指标,把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各个管理环节和操作岗位。
(一)贷款风险归口管理部门职责:全面负责贷款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考核。
(二)投资调查部门职责:负责固定资产贷款项目贷前风险等级评定。
(三)信贷部门职责:负责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和贷款全过程中的风险识别、界定、监测和控制。
(四)贷款评审委员会职责:在对调查部门和信贷部门提交的贷款风险度测定结果进行确认的基础上进行贷款决策。
(五)财会部门职责: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规定办理呆帐准备金和坏帐准备金的提取和呆帐贷款核销手续。
(六)计划部门职责:根据贷款风险管理的要求,相应调整与贷款风险管理有关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指标。
(七)稽审部门职责:负责对贷款风险管理的审计监督。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计划单列市分行可按照本办法,结合本地、本行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总行备案。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总行制定、修改、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1996年1月1日起实行。

附件一:贷款风险权数
一、贷款对象风险权数
企业信用等级或项目风险等级 对象权数(%)
AAA级 30
AA级 50
A级 70
BBB级 90
BBB级以下及未评级企业或项目 100

对基本建设新建项目按附二评定项目风险等级后,直接确定对象权数;对基本建设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采取计算加权风险权重的办法确定对象权数,即:
企业信用 企业资 新项目风险 新项目总
× + ×
改扩建、技改 等级权数 产总额 等级权数 投资额
=--------------------------------------
项目对象权数 企业资产总额+新项目总投资额
二、贷款方式风险权数
对一般企业和个人的贷款方式 方式权数(%)
(一)信用贷款 100
(二)抵押贷款
1.居住楼抵押(含楼宇按揭) 50
本条所称居住楼抵押需同时符合以下五个条件,否则,风险权数为100
(1)贷款必须以个人名义
(2)抵押贷款的数额不能超过买入价或市场估价的70%,两者以较低者为准
(3)居住楼产权属于借款人
(4)必须是第一担保,即抵押贷款的债权人必须是第一债权人
(5)居住楼已办理保险
2.其他抵押
(1)城市地带土地使用权或房屋及其他建筑物抵押 50
(2)非城市地带土地使用权或房屋及其他建筑物抵押 70
(3)交通运输工具抵押 70
(4)机械设备抵押 80
(三)质押贷款
1.现金
(1)本行人民币存单 0
(2)其他银行经证实的人民币存单 10
(3)外汇现汇(国家外管局规定可兑换的币种) 20
(4)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证实的人民币存单 50
2.有价证券
(1)国债 0
(2)金融债券 10
(3)股票、股权 50
(4)银行担保企业债券 50
(5)非银行金融机构担保企业债券 70
(6)无担保的企业债券 90
3.动产质押按抵押权数乘以90%计算
(四)保证贷款
1.国有商业银行及政策性银行担保 10
2.其他银行担保 20
3.非银行金融机构担保
(1)全国性非银行金融机构担保 20
(2)省级非银行金融机构担保 50
(3)地(市)级非银行金融机构担保 70
(4)地(市)级以下非银行金融机构担保 80
4.AAA级企业担保 50
5.AA级企业担保 70
6.AA级以下企业担保 90
贷款的保证企业(4--6),其信用等级亦应评定
以上所指保证均为连带责任保证,若为一般保证,应在以上权数基础上再加5
(一)至(四)项如参加了贷款保险,则该系数再乘50%
(五)票据贴现
1.全国性商业银行及政策性银行承兑汇票 10
2.区域性银行(含外资银行)承兑汇票 20
3.本行基本结算户AAA级企业商业承兑票据 50
4.其他企业商业承兑票据 70
三、贷款期限风险权数
贷款期限 期限权数(%)
1.期限在三个月以内(含三个月) 100
2.期限在三个月以上半年以内(含半年) 105
3.期限在半年以上一年以内(含一年) 110
4.期限在一年以上三年以内(含三年) 130
5.期限在三年以上五年以内(含五年) 135
6.期限在五年以上
四、贷款形态风险权数
贷款形态 形态权数(%)
1.正常贷款 100
2.不良贷款
(1)一般逾期贷款 150
(2)呆滞贷款(催收贷款) 200

附件二:企业信用等级、项目风险等级评定
一、企业信用等级评定
按照总行颁布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评定企业信用等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评定企业信用等级(个人信用等级评定由各分行自行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AA级),经信贷部门确认后有效。
二、项目风险等级评定
项目风险等级标准如下:
参数分值 项目风险等级
90--100 AAA
80--89 AA
70--79 A
60--69 BBB
项目投产验收以后改按企业信用等级计算贷款对象风险权数。

附二:关于《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办法》的说明
一、关于贷款风险管理原则
(一)统一管理。总行统一规定的考核范围、考核指标、考核时限等要求原则上都不能放宽。特殊情况要求放宽条件的,应报总行批准。
(二)分级考核。各行应根据总行核定的风险度指标逐级分解,按独立核算的行(处)进行考核。按现有管理层次,总行考核省级分行、计划单列市分行一级,各一级分行考核中心支行等二级分行,二级分行考核县支行。
(三)责任约束。本办法提出要求各行建立岗位、责任、程序制约的内部制约机制的目的,是要求各级行将贷款资产质量管理的职责、权利落实到每个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切实避免形式上人人有责,实际上无人负责的现象。
(四)自我控制。各级行要严格按照上级行核定的综合贷款风险度等贷款资产质量控制指标及时采取措施自行控制和消化贷款风险,限期内完不成控制指标,上级行将按本办法规定进行处罚。
贷款风险管理作为贷款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行各项贷款管理制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这四项原则与我行现行信贷管理原则是一致的;贷款风险管理的核心是经营意识,也就是要通过统一管理、分级考核和责任约束,达到自我控制风险,提高贷款资产经营管理水平的目的。
二、贷款风险管理的侧重点
贷款对象本身是影响银行能否按合同约定收回贷款本息,使贷款产生风险损失的可能性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进行贷款风险识别的时候要做好企业信用等级和项目风险等级评定等基础工作。一般来讲,借款户信用等级高、选取了合适的担保方式、贷款期限较短、贷款为正常占用形态,则贷款归还的可能性大,贷款风险度低,反之,则贷款风险度高。另外,根据《巴塞尔协议》、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办法和《贷款通则》对贷款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三性协调管理的要求,本办法在贷款风险权数的设置上还突出了贷款期限、贷款形态权数所占比重,在贷款对象的信用、风险等级评价上考虑了银行效益的因素。所以,贷款风险管理的侧重点还包括经常分析贷款风险成因,及时调整贷款风险结构,把贷款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三、关于贷款对象风险权数(企业信用等级和项目风险等级)
(一)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是商业银行中介业务的一种,是对外公开的;但同时,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又是银行内部管理中贷款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所以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结果要经贷款风险管理部门认定后作为测定贷款风险度的对象权数。在这两个等级评定中已包括了对贷款对象的综合评价、贷款对承贷银行吸收存款和社会影响等银行自身效益因素。
(二)考虑到我国固定资产项目尚未全面实行业主负责制,作为贷款对象而言,贷款项目情况有别于贷款企业,仅用企业信用等级来确定固定资产项目的贷款对象风险权数是不科学的,所以对固定资产项目先按分值确定风险等级,按风险等级确定对象权数,然后按贷款风险界定公式测定固定资产项目贷款风险度。贷款项目风险等级不是项目评估的替代品和贷款决策的绝对依据,而是将项目评估主要参数的评价标准进行数量化和系统化的排列,以利于固定资产项目贷款对象风险权数的计算,测算出贷款风险度,并参照项目评估结论和信贷部门掌握的“活”情况综合判断,以利于进行科学的贷款决策。所以,固定资产项目贷前风险等级评定由调查评估部门完成,经信贷部门认定,作为项目审查的依据之一,并连同项目评估报告,作为行内贷款决策会签文件的附件。
(三)采取加权风险权重的方法计算改扩建、技改项目的贷款对象风险权数,主要是考虑以下一些原因:
在当前实际工作中,新项目的利润往往不能避免用于弥补企业亏损和企业其他用途,这与国外商业银行对企业信用放款和项目放款的偿还分别以企业信用和项目效益为基础的作法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对改扩建、技改项目的对象权数必须同时考虑承贷企业信用等级和新项目风险等级。计算公式里的企业资产总额即承贷企业全部负债及其所有者权益合计。
四、关于贷款方式风险权数
本办法中贷款方式风险权数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通则》规定的基础上设置的,各行在执行时还可进一步具体化。贷款方式分为信用贷款、担保(抵押、质押、保证)贷款和票据贴现,其中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的区别在于抵押贷款不转移对押物的占有,而质押贷款则转移对押物的占有;保证贷款方式分为连带责任保证和一般保证,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为连带责任保证,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在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为一般保证。各行在执行中也可根据企业信用等级和项目风险等级的变化确定和调整贷款方式。
固定资产项目风险等级评定标准
--------------------------------------------------------------------------------------------------------------
| 指 标 | 分值 | 参照值 | 考 评 依 据 |
|----------------------------|--------|----------|------------------------------------------------------|
|一、项目基本情况 | 17 | | |
|----------------------------|--------|----------|------------------------------------------------------|
|1.国家产业政策 | 6 | | 国家产业政策 |
|----------------------------|--------|----------|------------------------------------------------------|
|2.管理人员素质 | 11 | | 项目核心管理层素质 |
|----------------------------|--------|----------|------------------------------------------------------|
|二、市场前景 | 21 | | |
|----------------------------|--------|----------|------------------------------------------------------|
| | | | 国内市场容量情况(需求--生产能力)/生产能力* |
|3.市场现状 | 6 | 60%| |
| | | | 100% |
|----------------------------|--------|----------|------------------------------------------------------|
| | | | 国内市场供求状况(需求量--供给量)/供给量* |
|4.市场预测 | 5 | 50%| |
| | | | 100% |
|----------------------------|--------|----------|------------------------------------------------------|
|5.产品质量性能 | 5 | | 与国内外现有水平比较 |
|----------------------------|--------|----------|------------------------------------------------------|
| | | | (国内外同类产品价格--项目产品价格)/国内外同类 |
|6.产品价格优势 | 5 | 10%| |
| | | | 产品价格 |
|----------------------------|--------|----------|------------------------------------------------------|
|三、项目规模技术水平 | | | |
|----------------------------|--------|----------|------------------------------------------------------|
|7.生产条件 | 4 | | |
|----------------------------|--------|----------|------------------------------------------------------|
| | | | |
|(1)加工行业 | 4 | | 原材料动力燃料及三废治理 |
| | | | |
|----------------------------|--------|----------|------------------------------------------------------|
|(2)其他行业 | 4 | | 预测投产后正常生产负荷与设计能力相适应 |
|----------------------------|--------|----------|------------------------------------------------------|
|8.工艺技术 | 3 | | 与国内外同类工艺技术比较 |
|----------------------------|--------|----------|------------------------------------------------------|
|9.项目规模 | 3 | | 经济技术规模要求 |
|----------------------------|--------|----------|------------------------------------------------------|
|四、项目资金与财务 | 41 | | |
|----------------------------|--------|----------|------------------------------------------------------|
|10.自有资金比例 | 21 | 30%| 自有资本/总投资 |
|----------------------------|--------|----------|------------------------------------------------------|
|11.资金筹措方案 | 4 | | 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出资方式、出资承诺 |
|----------------------------|--------|----------|------------------------------------------------------|
|12.财务收益净现值率 | 5 | 250%| 净现值/总投资现值 |
|----------------------------|--------|----------|------------------------------------------------------|
|13.财务内部收益率 | 5 | 4%| 财务内部收益率--综合平均资金成本率 |
|----------------------------|--------|----------|------------------------------------------------------|
|14.项目抗风险能力 | 6 | | |
|----------------------------|--------|----------|------------------------------------------------------|
|(1)盈亏平衡分析 | 3 | 60%| 以项目生产能力盈亏平均为标准 |
|----------------------------|--------|----------|------------------------------------------------------|
| | | | 总投资超过20%,或建设期延长2年,或产品价格下 |
|(2)敏感分析 | 3 | | |
| | | | 降20%,或成本增加 |
|----------------------------|--------|----------|------------------------------------------------------|
| | | | 30%,或产是下降10%时,财务内部收益率是否高于 |
| | | | |
| | | | 行业基准收益率 |
|----------------------------|--------|----------|------------------------------------------------------|
|五、银行效益 | 11 | | |
|----------------------------|--------|----------|------------------------------------------------------|
|15.结算收入流向 | 7 | 70% | 结算户结算收入 |
|----------------------------|--------|----------|------------------------------------------------------|
| | | | |
|16.银行信誉 | 4 | 5% | 对我行在当地的信誉与地位的影响 |
| | | | |
--------------------------------------------------------------------------------------------------------------
--------------------------------------------------------------------------
计 分 规 则 |
------------------------------------------------------------------------|
|
------------------------------------------------------------------------|
属国家重点支持的得6分,属国家严格限制或停止建设的不得分 |
------------------------------------------------------------------------|
素质较高得11分,素质不高不得分 |
------------------------------------------------------------------------|
|
------------------------------------------------------------------------|
|
每下降10%扣1分,扣完为止 |
|
------------------------------------------------------------------------|
|
每下降10%扣1分,扣完为止 |
|
------------------------------------------------------------------------|
领先国际水平得5分,国内领先水平得3分,国内先进水平得1分 |
------------------------------------------------------------------------|
|
每下降2%扣1分,扣完为止 |
|
------------------------------------------------------------------------|
|
------------------------------------------------------------------------|
|
------------------------------------------------------------------------|
原材料动力燃料来源可靠、三废治理符合国家要求得4分,满足一 |
|
项得2分 |
------------------------------------------------------------------------|
相适应的得4分,每低于设计能力10%的扣1分,扣完为止 |
------------------------------------------------------------------------|
国际领先水平得3分,国内领先水平得2分,国内先进水平得1分 |
------------------------------------------------------------------------|
达到最优规模得3分,达到起始规模的得2分 |
------------------------------------------------------------------------|
|
------------------------------------------------------------------------|
每下降1%扣2分,扣完为止 |
------------------------------------------------------------------------|
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出资方式、承诺完备得4分,不完备不得分 |
------------------------------------------------------------------------|
等于250%的得分5分,每降低50%扣2分,扣完为止 |
------------------------------------------------------------------------|
等于4%的得5分,每降低0.5%扣1分,扣完为止 |
------------------------------------------------------------------------|
|
------------------------------------------------------------------------|
等于60%的得3分,每上升10%扣1分,扣完为止 |
------------------------------------------------------------------------|
|
全部高于基准收益率的得3分,每有一项抵于基准收益率的扣1分 |
|
------------------------------------------------------------------------|
|
|
|
------------------------------------------------------------------------|
|
------------------------------------------------------------------------|
开立结算户得7分,销售收入分流得5分,否则不得分 |
------------------------------------------------------------------------|
能为我行带来很好的信誉、提高我行在当地地位等得分3分,否则 |
|
不得分 |
------------------------------------------------------------------------|
五、关于贷款形态风险权数
贷款形态的认定按人民银行《贷款通则》规定执行。贷款形态分为正常贷款和不良贷款,不良贷款包括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帐贷款。
(一)逾期贷款指逾期(含展期后到期)不能归还的贷款(不含呆滞贷款和呆帐贷款)。
(二)呆滞贷款指逾期(含展期后到期)二年(含二年)以上仍不能归还的贷款和贷款虽然未到期或逾期不到二年但生产经营已停止、项目已停建的贷款(不含呆帐贷款)。
(三)呆帐贷款指:
1.借款人和担保人依法宣告破产,进行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
2.借款人死亡或者依照《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或死亡,以其财产或遗产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
3.借款人遭到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确实无力还清的贷款;
4.贷款人依法处置贷款抵押物、质物所得价款不足以抵偿抵押质押贷款的部分;
5.经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的贷款。
(四)贷款审批时,贷款风险权数取100%;贷款发放后按认定的贷款形态确定相应的形态权数。
(五)贷款形态风险权数最低为100%,贷款一旦为非正常形态,贷款风险度将成倍增加。
六、关于贷款风险度的测定
办法中将贷款风险定义为建设银行不能按借款合同约定收回贷款本息的可能性,对一笔贷款而言,贷款对象、方式、期限、形态都有可能分别或同时对贷款风险产生影响,因此,贷款风险度是一个复合事件的概率,也就是有关独立事件概率的乘积。这四个方面有可能分别或同时对贷款的总体风险产生影响,那么最终形成事实风险的可能,也就是说,一笔贷款发生风险损失的概率,就是一笔贷款的风险程度。所以,我们将贷款风险度定义为“对象权数”、“方式权数”、“期限权数”、“形态权数”的乘积。经过贷款风险识别产生“贷款风险权数”,然后测算“贷款风险度”进行风险界定,这两个概念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是不能混淆的。
根据综合贷款风险度测定结果产生的高风险贷款区只在我行系统内部公布,目的是避免不良的社会效应。
(二)贷款风险度的有关事项
贷款风险度一律取小数点后三位,小数点后第四位采取四舍五入的方式,具体表示为0.***或1。
为了避免重复计算贷款风险度,每笔贷款或每个行的风险度最高值取1,大于1时以1计。
单笔贷款风险度的计算执行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
综合贷款风险度的计算执行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
综合贷款风险度指标既适用于银行,又适用于企业、行业和地区,便于银行对企业、行业、地区总体贷款风险的判定。
(三)贷款风险度测算举例
例一、A县建行某笔流动资金贷款500万元,贷款企业E信用等级为AAA级,采取第三方保证方式,保证单位信用等级为AA级,贷款期限半年,该笔贷款已逾期1个月,则
该笔贷款风险度为:0.3×0.7×1.1×1.5=0.347
该笔贷款风险额为:0.347×500=173万元
例二、A县建行某笔技改贷款1,000万元已投放完毕,同是贷款企业E信用等级为AAA级,该企业资产总额为2,000万元,技改项目投资总额为1,500万元,项目风险等级为AA级,贷款方式为城市地带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期限3年,则该笔贷款风险度计算方法为:
0.3×2,000+0.5×1,5000
项目风险等级权数=----------------------------------------=0.386
2,000+1,5000
该笔贷款风险度=0.386×0.5×1.3×1=0.301
该笔贷款风险额为:0.310×1,000=301万元

例三、B县建行某新建项目基建贷款2,000万元,贷款正在项目评估阶段,项目风险等级为A级,贷款方式拟采取非城市地带房屋抵押,贷款期限5年,则
该笔贷款风险度为:0.7×0.7×1.35×1=0.662
该笔贷款风险额为:0.662×2,000=1324万元
例四、管理行的风险度计算也可以简化为所属行的风险度乘该行所占贷款比重。如某中心支行所属A、B、C、D四个县支行,风险度分别为0.45、0.53、0.61、0.38,贷款比重分别为25%、35%、28%、12%,则该中心支行的风险度=0.45×25%+0.53×35%+0.61×28%+0.38×12%=0.514。
例五、A县企业E在A县建设银行共有如例一、例二所述两笔贷款,这同时也是该企业所有的银行贷款,则
173+301
该企业综合贷款风险度=----------------=0.316
500+1000
七、关于贷款风险控制
鉴于目前正处在向市场经济转轨、两种体制并存时期,处理好借款人变更法人主体和经营体制时我行贷款债权的保全成为贷款风险控制的重要问题。在与借款人签定的借款合同中要与借款人签定保护性条款,列明凡因变更法人主体和经营体制等原因导致贷款债务分割和转移,均须经贷款银行书面同意,新的债务人必须与债权人重新办理借款合同手续等约定。对借款人违反国家规定和合同约定擅自变更经营体制致使我行贷款债权落空的,要及时制止其违法违约行为,停止投放新贷款,提前收回原贷款。
对贷款担保的风险控制是贷款风险管理的延伸。在担保贷款中,要以合法的企业资产抵押、质押额以及合理的贷款抵押、质押率确定贷款最高限额,对抵押、质押品要经常检查,避免在贷款期内由于汇率变动和抵押(不动产抵押权)、质押(动产质权、权利质权)品贬值等,以及抵押品变现困难所带来的风险;对第三方保证单位要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办理催收、催告等手续,即要在法律规定的催收期限内向保证单位发出催收贷款通知书,在法律规定的催告期限内对保证单位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以维护我行债务追索权利。
八、关于贷款风险管理部门分工的设想
贷款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把明确具体的岗位职责和规范严格的运作程序纳入一个系统之中,涉及范围广,对操作性要求高。考虑到我行目前的部门分工格局,我们在办法中提出了贷款风险归口管理部门、投资调查、信贷、财会、计划、稽审等职能部门和贷款评审委员会的职责和制约关系,以利于贷款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九、关于贷款风险管理考核指标问题
总行每年核定各分行风险度控制指标和有关贷款质量指标。贷款质量指标主要是逾期贷款率、呆滞贷款率、呆帐贷款率、贷款担保率(包括抵押、质押和保证)和贷款利息实收率。这些指标的计算公式和口径按《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暂行实施办法》和《贷款通则》的规定执行。总行核定的指标是指令性指标,在规定的期限内必须达到。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天津市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天津市人民政府


天津市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2003年12月15日天津市人民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4年1月7日天津市人民政府令第14号公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

第三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和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对本辖区的水环境质量负责,应当将水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采取防治水污染的对策和措施,保护和改善水环境质量。

第四条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区、县以及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和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统称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各自辖区内的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水利、农业、市政、航政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 本市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责任保护水环境,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水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检举。

因水污染危害直接受到损失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致害者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

第二章 监督管理

第六条 本市对重点水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制度。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水利等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核定的不同时期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市水利部门提出的限制排污总量意见,以及本市水环境容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拟订本市不同时期重点水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重点水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应当包括总量控制区域、重点水污染物的种类及排放总量、需要削减的排污量及削减时限。

第七条 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本市重点水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分配的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拟订本辖区重点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方案,报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核。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综合各区、县及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和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重点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方案,拟订本市重点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重点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方案应当确定需要削减排污量的单位、每一个排污单位重点水污染物的种类及排放总量控制指标、需要削减的排污量以及削减时限。

第八条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市重点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方案,审核排污单位的重点水污染物排放量。对不超过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核发排污许可证;对超过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责令限期治理,限期治理期间,核发临时排污许可证。被责令限期治理的单位必须如期完成治理任务,限期治理期满,重点水污染物排放量达到总量控制指标的,换发排污许可证;限期治理期满,重点水污染物排放量仍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的,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吊销其临时排污许可证,并报请市人民政府决定责令其停产停业或关闭。

新建、改建、扩建排放重点水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应当获得重点水污染物排放量指标,然后按照规定办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手续。该项目的水污染防治设施必须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发排污许可证。

排污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排污许可证或临时排污许可证的规定排放污染物,禁止无证排污。违反规定排放污染物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吊销其排污许可证或者临时排污许可证;对无证排放污染物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补办有关手续,并可处5万元以下罚款。

本市实行重点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制度,具体办法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九条 排污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排污申报登记手续,并提供防治水污染方面的有关技术资料。

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排放去向、排放方式等发生重大改变的,应当提前15日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违反本条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处1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条 污水处理设施需要大修、拆除或者闲置的,必须提前向所在地的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并写明理由。市或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自收到申报之日起30日内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的决定,并予以批复;逾期未作出决定的,视为同意。

污水处理设施因异常情况而影响处理效果或停止运营的,应当在异常情况发生后48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违反本条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恢复正常使用或者限期重新安装使用,并可处10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一条 重点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方案确定的排污单位,必须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设置排污口,安装总量控制的监测仪器设备。违反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处1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二条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应当达到国家或者本市水污染物排放的标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进行抽测。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的运营单位,应当对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负责。

第十三条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市工业废水社会化处理进行监督管理。

工业废水排放单位经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可以委托具有工业废水处理设施运营资质的单位处理本单位的工业废水和运营本单位的工业废水处理设施。

对具有工业废水处理设施运营资质的单位,经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验后,可以接受委托,有偿进行工业废水的集中处理和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营。

违反本条第二、三款规定的,由市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四条 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科研单位产生的含病原体污水,应当经过严格的消毒和处理,达到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违反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五条 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排污费;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本市规定的排放标准的,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加倍缴纳排污费。违反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和本市排污费征收使用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六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对排污单位进行检查和监测,被检查单位应当如实反映情况,并提供有关的技术资料。检查人员有责任为被检查单位保守秘密。

拒绝现场检查或者弄虚作假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可给予警告或者处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章 防止地表水污染

第十七条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水利等有关部门对市属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水域按照水体的环境功能要求和保护目标,并参照水功能区划划分水环境功能区,确定执行的水质标准,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行。

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区县属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水域按照水体的环境功能要求和保护目标,以及不影响市属和相邻区县河流、水库水质保护要求的原则,并参照水功能区划划分水环境功能区,确定执行的水质标准,报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实行,并报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 市属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水域划分为饮用水源、备用饮用水源、农业用水、城市景观用水、一般景观用水等水环境功能区,具体范围按照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可以对生活饮用水源地、城市景观水体和其他具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的水体,划定保护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行,并应当采取措施,保证保护区的水质符合规定用途的水质标准。

第二十条 对饮用水源的污染防治和管理,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天津市引滦水源污染防治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在备用饮用水源水域、城市景观用水水域及其环境保护带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向水体排放污水,河道上的闸、坝、口、门必须封闭,禁止漏污;

(二)禁止新建排污口;

(三)禁止向水体倾倒被污染的积雪;

(四)禁止集约化养殖鱼类、家禽;

(五)禁止将农田沥水、鱼池弃水排入水体;

(六)禁止进行各种捕捞作业;

(七)禁止在环境保护带内设置堆肥场、饲养场和垃圾场;

(八)在环境保护带内严格限制修建厕所,确需修建的,必须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违反前款第(一)、(四)、(五)、(六)项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可处3万元以下罚款;违反前款第(二)项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国家和本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违反前款第(三)项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可给予警告或者处1万元以下罚款;违反前款第(七)项规定的,由城市管理执法机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可处3万元以下罚款;违反前款第(八)项规定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可处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二条 在备用饮用水源水域及其环境保护带内,禁止新建、扩建与防洪及堤防安全、供水设施、水电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违反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国家和本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三条 在农业用水水域和一般景观用水水域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设置排污(雨)水口,必须征得河道管理部门的同意,并按照国家和本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有关规定,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二)排污口排放的污染物,应当符合该水域的水质要求,以保证承纳水体的环境质量;

(三)鱼池弃水向水域排放时,不得污染承纳水体水质,符合农业灌溉标准的,可排入农业用水河道。

违反前款第(一)项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国家和本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违反前款第(二)、(三)项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可处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 闸、坝、口、门和泵站应加强管理,防止低功能水体向高功能水体串流。

汛期由防汛指挥机构根据调度权限和雨情水势调度排水,市政排水设施管理单位排水后应当及时关闭口门,并向所在地的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时通报排水情况。

第二十五条 对横跨河道输送污水的管道、立交倒虹吸等设施,其所属单位必须加强监视,定期维护,防止污染水体。违反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可处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 排放的生产冷却水水质不得劣于承纳水体的水质,排放单位应采取措施保证水体的水温符合水环境质量标准。违反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可处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 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或扫入工业废渣、垃圾及其他废弃物。违反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可处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 禁止在水体内洗涤产生污染的物品。违反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可处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 禁止在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的滩地和岸坡堆放、储存物料和废弃物。违反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处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 禁止向水体排放或倾倒废油、残油、垃圾、粪便等船舶污染物。

船舶排放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必须符合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

违反本条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航政管理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可处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一条 排污单位造成水污染事故时,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消除污染,及时通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并在事故发生后48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船舶造成水污染事故时,必须立即向航政管理部门报告。造成渔业污染事故的,必须立即向事故发生地的渔业管理部门报告。航政管理部门或者渔业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通报情况,并及时开展调查处理工作。

违反规定拒报、谎报或隐匿水污染事故情况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处1万元以下罚款。

对造成水污染危害或事故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处以罚款。其中,造成经济损失的,按照直接损失的20%计算罚款,但是最高不得超过20万元;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按照直接损失的30%计算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100万元。

第三十二条 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严重污染水环境的产品,并按照下列规定给予处罚:

(一)生产国家或本市明令禁止生产的严重污染水环境产品的,由经济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由经济综合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按照规定的权限责令停产、停业、关闭;

(二)销售国家或本市明令禁止销售的严重污染水环境产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改正,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三)使用国家或本市明令禁止使用的严重污染水环境产品的单位,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本市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严重污染水环境的产品名录,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市经济综合主管部门、市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工商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的要求和本市的实际情况拟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第四章 防止地下水污染

第三十三条 禁止利用深井、浅井、渗坑、岩洞、地下人防工程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报废的各类钻井由使用单位负责封井,并保证封井质量,防止各层地下水互相连通。

违反前款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对排放、倾倒含病原体的污水或者其他废弃物的,可处2万元以下罚款;对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的,可处5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 禁止利用间歇性河流和废弃的河床作为排污渠道。违反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可处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在无良好隔渗层的地区,禁止使用漫流方式排放不符合排放标准的工业废水或含病原体的污水。

违反前款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对使用漫流方式排放含病原体污水的,可处1万元以下罚款;对使用漫流方式排放不符合排放标准的工业废水的,可处2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 利用沟渠、坑塘处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必须采取防渗措施。违反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对利用无防渗措施的沟渠、坑塘处理生活污水的,可处1万元以下罚款;对利用无防渗措施的沟渠、坑塘处理工业废水的,可处2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 禁止在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水源保护区进行利用污水灌溉、利用含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污泥作肥料、喷洒剧毒和高残留农药等活动。违反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可处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 揭露和穿透含水层的勘探工程,必须按照有关规范要求,严格做好分层止水和封孔工作。违反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可处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 禁止在无防渗、防雨措施的条件下堆放有毒有害的可溶性废渣、污染物。违反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可处3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条 人工回灌补给地下饮用水的水质,应当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的水质标准,并经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五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中“污水处理设施”包括:工业废水净化设施,污水综合利用、重复利用和闭路循环设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医疗污水处理设施,饭店、宾馆污水处理设施等。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中“备用饮用水源水域和城市景观用水水域环境保护带”是指:桥面和河岸两侧绿化带或沿河道路以内区域,未建绿化带或没有沿河道路的河段以河岸两侧临河最近的建筑物或市政建筑设施为界。

第四十三条 排放污染物的个体工商户,适用本办法关于排污单位的规定。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1994年7月28日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天津市防止水污染管理办法》(市人民政府令第25号)同时废止。



关于印发《新旧医院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的通知

财政部


关于印发《新旧医院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的通知

财会[201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规范医院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部对1998年11月会同卫生部印发的《医院会计制度》(财会字[1998]58号)进行了全面修订,于2010年12月31日印发了新《医院会计制度》(财会[2010]27号),自2011年7月1日起在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

  为了确保新旧制度顺利过渡,促进新制度的有效贯彻实施,我部制定了《新旧医院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  

  附件:新旧医院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
http://kjs.mof.gov.cn/zhengwuxinxi/zhengcefabu/201104/P020110415547268576955.doc
                             财政部
                         二〇一一年四月六日

附件:  

新旧医院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  

  我部对1998年11月会同卫生部印发的《医院会计制度》(财会字[1998]58号)(以下简称原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于2010年12月31日发布了新《医院会计制度》(财会[2010]27号)(以下简称新制度),自2011年7月1日起在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为了确保新旧制度顺利过渡,现对医院执行新制度的有关衔接问题规定如下:

  一、新旧制度衔接总要求

  (一)医院在2011年7月1日(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所属医院适用,下同)或2012年1月1日(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所属医院以外的医院适用,下同)之前,仍应按照原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和编报会计报表。自2011年7月1日或2012年1月1日起,医院应当严格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报财务报告。

  (二)医院应当按照本规定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相关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执行新制度前,完成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对本单位的资产和负债进行全面清查、盘点和核实,对于清查出的账龄超过3年、确认无法收回的应收医疗款,药品及库存物资盘盈、盘亏、毁损,固定资产盘盈、盘亏,以及应确认而未确认的资产、负债,应当报经批准后,按照原制度规定处理完毕。

  二是对本单位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原价、形成的资金来源、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等进行核查,为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追溯确认待冲基金等做好准备。

  三是根据原账编制2011年6月30日或2011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额表。

  2.按照新制度设立 2011年7月1日或2012年1月1日的新账。

  3.将原账中各会计科目2011年6月30日或2011年12月31日的余额转入新账并按新制度进行调整,将基建账(即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单独核算基本建设投资的账套)相关数据并入新账,按上述调整后的科目余额编制科目余额表,作为新账各会计科目的期初余额。上述“原账中各会计科目”指原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以及医院参照财政部印发的相关补充规定增设的会计科目。

  新旧会计科目对照情况参见本规定附表。

  4.根据新账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按照新制度编制2011年7月1日或2012年1月1日期初资产负债表。

  二、将原账科目余额转入新账

  (一)资产类。

  1.“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其他货币资金”、“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应收医疗款”、 “坏账准备”、“在加工材料”、“待摊费用”、“在建工程”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其他货币资金”、“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在院病人医疗款”、“应收医疗款”、“坏账准备”、“在加工物资”、“待摊费用”、“在建工程”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账中上述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转账时,应将原账中上述科目的余额直接转入新账中相应科目。新账中相应科目设有明细科目的,应将原账中上述科目的余额加以分析,分别转入新账中相应科目的相关明细科目。

  2.“其他应收款”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科目,其中,“其他应收款”科目的核算内容较原账中“其他应收款”科目发生变化:一是增加了应收长期投资利息或利润等核算内容;二是不再核算医院的预付款项,相应内容转由新制度中“预付账款”科目核算。转账时,如果原账中“其他应收款”科目余额包括预付账款,则应对该科目余额进行分析:将预付账款余额转入新账中“预付账款”科目,将剩余余额转入新账中“其他应收款”科目。

  3.“药品”、“药品进销差价”、“库存物资”科目。

  新制度未设置“药品”、“药品进销差价”科目,但设置了“库存物资”科目,其核算范围有所扩大,包括了原账中“药品”、“库存物资”科目的核算内容,并将原制度药品售价核算改为了进价核算。转账时,应在新账中“库存物资”科目下设置“药品”、“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其他材料”等明细科目,将原账中“库存物资”科目的余额分析转入新账中“库存物资”科目的相关明细科目;将原账中“药品”科目相关明细科目的余额转入新账中“库存物资——药品”科目相应明细科目的借方,将原账中“药品进销差价”科目相关明细科目的余额作为减项转入新账中“库存物资——药品”科目相应明细科目的借方。

  4.“对外投资”科目。

  新制度将医院的对外投资划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相应设置了“短期投资”、“长期投资”两个科目,两个科目的核算内容与原账中“对外投资”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转账时,应对原账中“对外投资”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将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1年(含1年)的对外投资余额转入新账中“短期投资”科目,将剩余余额区分股权投资性质和债权投资性质转入新账中“长期投资”科目的相关明细科目。

  5.“固定资产”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固定资产”科目,由于固定资产价值标准提高,原账中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实物资产,将有一部分要按照新制度转为低值易耗品。转账时,应当根据重新确定的固定资产目录,结合固定资产的清理状态,对原账中“固定资产”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

  (1)对于达不到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应当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库存物资”科目;对于已领用出库的,还应同时将其成本一次性摊销,同时做好相关实物资产的登记管理工作,在新账中,借记“事业基金”科目,贷记“库存物资”科目。

  (2)对于符合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因出售、报废、毁损等原因已转入清理但尚未从原账核销的,应当将相应余额连同相应的“固定基金”科目余额转入新账中“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借记新账中“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原账中“固定资产”科目,同时,借记原账中“固定基金”科目,贷记新账中“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新旧转账时已转入清理但尚未清理完毕的固定资产,在执行新制度后发生的相关清理费用以及取得的清理收入等,通过新账中“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

  (3)对于符合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且未转入清理的,应当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固定资产”科目。

  6.“无形资产”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科目,分别反映无形资产的原价和计提的累计摊销。原账中“无形资产”科目余额反映的是尚未摊销的无形资产价值。转账时,应对原账中“无形资产”科目的累计借方、贷方发生额进行分析,将原账中“无形资产”科目借方累计发生额中属于仍在账无形资产初始确认成本的金额转入新账中的“无形资产”科目,将原账中“无形资产”科目贷方累计发生额中属于仍在账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的金额转入新账中的“累计摊销”科目。新账中“无形资产”科目转入金额减去“累计摊销”科目转入金额后的金额应当等于原账中“无形资产”科目余额。

  7.“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账中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由于医院应当按照本规定在执行新制度前进行财产清查并将清查出的资产盘盈、盘亏、毁损等报经批准处理完毕,原账中“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2011年6月30日或2011年12月31日一般应无余额,不需进行转账处理,自2011年7月1日或2012年1月1日起直接启用新账即可。若原账中“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2011年6月30日或2011年12月31日有余额,则应将其余额直接转入新账中“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二)负债类。

  1.“短期借款”、“预收医疗款”、“预提费用”、“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短期借款”、“预收医疗款”、“预提费用”、“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账中上述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转账时,应将原账中上述科目的余额直接转入新账中相应科目。

  2.“应缴超收款”科目。

  新制度未设置“应缴超收款”科目,但设置了“应缴款项”科目,其核算内容不同于原制度“应缴超收款”科目。原账中“应缴超收款”科目一般无余额,不需进行转账处理。若原账中“应缴超收款”科目有余额,则应将其余额转入新账中“应缴款项”科目。

  3.“应付账款”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科目。转账时,应对原账中“应付账款”科目及其所属明细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如“应付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有借方余额,应将具有借方余额的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转入新账中“预付账款”科目,并将其余明细科目的贷方余额按照新制度分别转入新账中“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科目;如“应付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没有借方余额,应将该科目余额按照新制度分别转入新账中“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科目。

  4.“应付工资(离退休费)”、“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应付其他个人收入”科目。

  新制度未设置“应付工资(离退休费)”、“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应付其他个人收入”科目,但设置了“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其核算内容涵盖了原账中上述三个科目的核算内容,医院应在新账中该科目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明细科目。转账时,应将原账中“应付工资(离退休费)”、“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应付其他个人收入”科目的余额分别转入新账中“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相关明细科目。

  5.“应付社会保障费”、“其他应付款”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应付社会保障费”、“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应付福利费”、“科教项目结转(余)”科目。其中,“应付社会保障费”科目的核算范围比原账大,包括了代扣代交的住房公积金等;“其他应付款”科目的核算范围比原账小,不包括代扣代交的住房公积金、应交的各种税费、尚未使用的科研、教学项目资金等,相应内容转由新制度下“应付社会保障费”、“应交税费”、“科教项目结转(余)”科目核算。转账时,应将原账中“应付社会保障费”科目的余额转入新账中“应付社会保障费”科目,同时对原账中“其他应付款”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将其中属于代扣代交的住房公积金等应付社会保障费的余额,转入新账中“应付社会保障费”科目;将其中属于应交税费的余额,转入新账中“应交税费”科目;将其中属于科研、教学项目资金的余额,转入新账中“科教项目结转(余)”科目;将剩余余额,转入新账中“其他应付款”科目。

  原账中“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有医院从成本费用中提取的职工福利费的,还应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应付福利费”科目。

  (三)净资产类。

  1.“事业基金”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事业基金”科目,但不再在该科目下设置“一般基金”、“投资基金”明细科目,其核算范围也较原账中“事业基金”科目发生变化,不再包括财政补助基本支出结转资金。转账时,应将原账中“事业基金”科目所属“一般基金”、“投资基金”明细科目余额一并转入新账中“事业基金”科目。

  2.“专用基金”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专用基金”、“应付福利费”科目。其中,“专用基金”科目的核算内容不同于原制度中的相应科目:原制度“专用基金”科目核算内容包括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住房基金、留本基金等,新制度取消了修购基金、增加了医疗风险基金;对于按国家有关规定从成本费用中提取的职工福利费,原制度规定通过“专用基金”科目核算,新制度规定通过“应付福利费”科目核算。转账时,应在新账中“专用基金”科目下按照新制度规定设置明细科目,并按以下要求转账:

  (1)修购基金。将原账中“专用基金——修购基金”明细科目余额转入新账中“事业基金”科目。

  (2)职工福利基金。医院在执行新制度前已通过“其他应付款”科目和“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明细科目分别核算从成本费用中提取的职工福利费和从结余中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的,应将原账中“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明细科目余额直接转入新账中“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明细科目。

  医院在执行新制度前对于从成本费用中提取的职工福利费和从结余中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都通过“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明细科目核算的,应对原账中该明细科目余额进行分析:将按国家有关规定从成本费用中提取但尚未支出的职工福利费余额转入新账中“应付福利费”科目,将剩余余额转入新账中“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明细科目。无法对原账中该明细科目余额加以区分的,应将该明细科目余额全部转入新账中“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明细科目。

  (3)科教项目基金。原账中“专用基金”科目核算有新制度所界定的科研、教学项目资金的,应将该部分余额转入新账中“科教项目结转(余)”科目。

  (4)其他专用基金。对于原账中其他专用基金,按有关规定保留的,将其余额转入新账中“专用基金”科目的相关明细科目;没有保留依据的,将其余额转入新账中“事业基金”科目。

  3.“固定基金”科目。

  新制度未设置“固定基金”科目。转账时,应将原账中“固定基金”科目余额扣除转入新账中“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余额后的余额转入新账中“事业基金”科目。

  4.“收支结余”科目。

  新制度未设置“收支结余”科目,但设置了“本期结余”、“财政补助结转(余)”科目。其中,“本期结余”科目的核算内容较原账中“收支结余”科目的主要区别是不再包括财政专项补助结余。转账时,区分以下两种情况处理:

  (1)对于自2011年7月1日起执行新制度的医院,应对原账中“收支结余”科目及其明细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将原账中“收支结余——财政专项补助结余”明细科目贷方余额中属于新制度下财政项目补助结转的余额转入新账中“财政补助结转(余)——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明细科目,将属于新制度下财政项目补助结余的余额转入新账中“财政补助结转(余)——财政补助结余”明细科目;将原账中“收支结余——医疗收支结余、药品收支结余、其他结余”各明细科目的余额转入新账中“本期结余”科目。

  (2)对于自2012年1月1日起执行新制度的医院,应对原账中“收支结余——财政专项补助结余”明细科目的贷方余额进行分析:将属于新制度下财政项目补助结转的余额转入新账中“财政补助结转(余)——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结转)”明细科目;将属于新制度下财政项目补助结余的余额转入新账中“财政补助结转(余)——财政补助结余”明细科目。

  5.“结余分配”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结余分配”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制度相应科目基本相同。原账中“结余分配”科目一般无余额,不需进行转账处理。若原账中“结余分配”科目有借方余额,应将该余额转入新账中“结余分配”科目。

  原账中“结余分配——待分配结余”明细科目有贷方余额以单独反映结转下期使用的财政基本支出补助资金的,应当将该余额转入新账中“财政补助结转(余)——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明细科目。

  (四)收入支出类。

  “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其他收入”、“医疗支出”、“药品支出”、“管理费用”、“财政专项支出”、“其他支出”科目

  由于原账中以上收入支出类科目月末或年末无余额,不需进行转账处理。自2011年7月1日或2012年1月1日起,应当按照新制度设置收入费用类科目并进行账务处理。

  三、按照新制度对部分资产负债表项目进行追溯调整

  (一)调整财政补助基本支出结转事项。

  按照新制度规定,医院尚未使用的财政基本支出补助(即财政补助基本支出结转)不再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和转入事业基金。医院应当将实行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后已转入事业基金但尚未使用的财政基本支出补助金额转回至“财政补助结转(余)”科目。在新账中,按照实行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后已转入事业基金但尚未使用的财政基本支出补助金额,借记“事业基金”科目,贷记“财政补助结转(余)——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科目。

  (二)追溯确认待冲基金。

  按照新制度规定,医院为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所使用的财政补助、科教项目资金应当确认为待冲基金,并在计提资产折旧、摊销等时予以冲减。医院应当将执行新制度前所有在账固定资产(新旧转账时转入“固定资产清理”、“库存物资”科目的固定资产以及图书除外)、无形资产账面余额中由财政补助、科教项目资金形成的金额追溯确认为待冲基金。对于除房屋及建筑物、无形资产以外的确实难以追溯的固定资产,至少应当按照以下范围追溯确认待冲基金:1999年1月1日以后以固定资产入账并且执行新制度前仍在账的资产。

  按照上述要求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账面余额中由财政补助、科教项目资金形成的金额追溯确认为待冲基金时,在新账中,借记“事业基金”科目,贷记“待冲基金”科目。

  (三)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按照新制度规定,医院应当对除图书外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医院应当按照新制度对执行新制度前形成的固定资产(新旧转账时转入“固定资产清理”、“库存物资”科目的固定资产以及图书除外)计提折旧,并将计提的折旧冲减待冲基金和事业基金。在新账中,按照应计提的折旧金额中应冲减待冲基金的部分,借记“待冲基金”科目,按照应计提的折旧金额中的剩余部分,借记“事业基金”科目,按照应计提的折旧金额,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四)补记长期债权投资利息。

  按照新制度规定,医院应当按期计算确认长期债权投资应计利息并确认利息收入。医院应当按照新制度补记长期债权投资应计利息并增加事业基金。按照应补记的利息金额,在新账中,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分期付息的长期债权投资],或者借记“长期投资——债权投资(应收利息)”科目[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长期债权投资],贷记“事业基金”科目。 

  (五)调整坏账准备。

  与原制度相比较,新制度下坏账准备的计量发生变化:一是原制度规定坏账准备按照年末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和应收医疗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新制度规定坏账准备的提取范围为应收医疗款和其他应收款;二是医院执行新制度可能调整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和方法。医院应当按照新制度重新计算坏账准备的计量金额,按照重新计算的金额与原账中“坏账准备”科目余额的差额,在新账中,借记或贷记 “坏账准备”科目,贷记或借记“事业基金”科目。

  (六)冲销开办费。

  按照新制度规定,医院发生的开办费不再分期摊销,直接计入管理费用。医院应当将原尚未摊销完毕的开办费冲减事业基金。调账时,借记新账中“事业基金”科目,贷记原账中“开办费”科目。

  四、按照新制度将基建账相关数据并入新账

  医院应当按照新制度的要求,在按国家有关规定单独核算基本建设投资的同时,将基建账相关数据并入医院会计“大账”。

  医院应当在新账中“在建工程”科目下设置“基建工程”明细科目,核算由基建账套并入的在建工程支出。

  将2011年6月30日或2011年12月31日原基建账套中相关科目余额并入新账时:按照基建账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预付工程款”等科目余额,增记新账中“在建工程——基建工程”科目;按照基建账中“交付使用资产”等科目余额,增记新账中“固定资产”等科目;按照基建账中“基建投资借款”科目余额,增记新账中“长期借款”科目;按照基建账中“基建拨款”科目余额,增记新账中“待冲基金”等科目;按照基建账中其他科目余额,分析调整新账中相应科目。

  医院执行新制度后,应当至少按月根据基建账中相关科目的发生额,在“大账”中按照新制度对基建相关业务进行会计处理。

  五、会计报表新旧衔接

  (一)编制2011年7月1日或2012年1月1日期初资产负债表。

  医院应当根据新账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按照新制度编制2011年7月1日或2012年1月1日期初资产负债表。

  (二)自2011年7月1日起执行新制度的医院对2011年度会计报表的编制。

  1.2011年7-12月会计报表。

  医院在编制2011年7-12月的月末资产负债表时,不要求填列“年初余额”栏。

  医院在编制2011年7-12月的月度收入费用总表、医疗收入费用明细表时,应在表中“本月数”栏之前增加“1-6月”栏,该栏数据根据2011年1-6月原账中收支数据按新制度收支分类口径进行调整后的数据填列(不改变原账中收支计量口径)。表中“本月数”栏按新制度规定的填列口径填列7-12月各月份的数据。表中“本年累计数”栏按照表中“1-6月”栏数据加上7-12月按新制度口径计算的数据填列。

  2.2011年度会计报表。

  医院编制的2011年度会计报表应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总表和医疗收入费用明细表,不要求编制该年度现金流量表和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

  在编制2011年年末资产负债表时,不要求填列“年初余额”栏。

  在编制2011年度收入费用总表和医疗收入费用明细表时,不要求填列上年比较数,但应在“本年累计数”栏之前增加“1-6月”栏,该栏数据的填列方法同上述2011年7-12月报表的编制。

  (三)医院2012年度会计报表的编制。

  医院应当按照新制度规定编制2012年的月度、季度、年度会计报表。在编制2012年度收入费用总表、医疗收入费用明细表、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时,不要求填列上年比较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