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5件市政府规章的决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3 10:58:35  浏览:872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5件市政府规章的决定

辽宁省大连市人民政府


大连市人民政府令

第104号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5件市政府规章的决定》业经2009年7月31日市政府第2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代市长 李万才


二〇〇九年八月十三日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5件市政府规章的决定


  市政府决定对《大连市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等5件市政府规章作如下修改:



  一、《大连市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大政发〔1997〕15号公布)

  (一)第三条修改为:“市及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结核病防治工作的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统一领导。其所属的负责结核病防治的机构是本行政区域内结核病防治控制中心,负责结核病防治的组织、业务指导和归口管理。”

  (二)第五条修改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结核病防治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医院产科,均应按规定承担本地区、本单位或指定区域的卡介苗接种任务。”

  (三)第六条第二款修改为:“接生新生儿的医疗卫生机构,要在新生儿出生后二十四小时内为其接种卡介苗。因特殊情况未及时接种的,要在三个月内补种。”删除第三款。

  (四)第八条修改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结核病防治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医院产科完成卡介苗接种后,应填写《卡介苗接种证》和《儿童计划免疫手册》,并同时填写《接种登记表》统计上报。接种卡介苗发生差异和异常反应时,须采取措施抢救治疗,并如实逐级上报。”

  (五)第九条修改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发现的疑似肺结核病疫情及时登记报告。负责结核病防治的机构发现结核病疫情或者接到结核病疫情报告时,应当对结核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结核病高发或暴发流行的地区和单位,应定期组织集体检查,控制疫情的扩散。”

  (六)第十条修改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疑似患有肺结核病的就诊病人,应及时通过网络报告登记并转到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确诊。对患肺结核的急重症病人,要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为其办理转院手续。”

  (七)第十一条修改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痰结核菌阳性或X线检查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及其他结核病人,在按规定填写结核病疫情报告卡后,二十四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对因结核病死亡或疑似结核病死亡的病例,要填写死亡报告卡,并在一周内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八)第十四条修改为:“肺结核病人的治疗应当采用国家统一的化疗方案,全程管理的治疗办法。”

  (九)第十八条第(二)项修改为:“准许、纵容结核病人从事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禁止从事工作的,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未按照卫生防疫要求对结核菌污染的水、结核病人的痰液和排泄物进行消毒处理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严重的处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

  (十)删除第十九条、第二十条、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作为第十九条。

  此外,对个别文字作了调整。



  二、《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7号公布)

  (一)第二条修改为:“蛇岛、老铁山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蛇岛蝮蛇、候鸟及其生态环境。自然保护区内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功能区。自然保护区和各功能区的范围按照国务院批准的范围确定。”

  (二)增加一条作为第五条:“自然保护区保护和管理实行科学规划、分区控制、动态保护的原则,并妥善处理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

  (三)增加一条作为第六条:“市环境保护部门和旅顺口区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保护和管理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四)增加一条作为第七条:“市环境保护部门组织编制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并组织实施。编制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编制各类专项规划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应当征求市环境保护部门的意见,并符合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五)增加一条作为第八条:“在自然保护区内的单位、居民和经批准进入自然保护区的人员,应当遵守自然保护区的各项管理制度,接受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管理。”

  (六)第五条作为第九条,修改为:“在自然保护区内,禁止从事下列活动:

  “(一)擅自移动或者破坏自然保护区界标;

  “(二)擅自移动或者破坏自然保护区管理和科研设施;

  “(三)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

  “(四)擅自烧窑、冶炼、修建构筑物、建筑物,以及进行规模化的畜禽养殖;

  “(五)捕鸟、毁鸟巢、捕蛇、取蛇毒及擅自采集动植物标本;

  “(六)收购、倒卖蛇、鸟类及其他受保护的资源;

  “(七)法律、法规禁止从事的其他行为。”

  (七)删除第六条、第七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八条作为第十条,第十五条作为第十六条。

  (八)第九条作为第十一条,修改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管理按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执行。”

  (九)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二条:“根据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原有居民确有必要迁出的,有关单位应当通过资金、物质补偿、提供就业机会和优惠政策等形式,吸引和帮助自然保护区内的居民开展生态移民。”

  (十)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三条:“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应当组织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居民开展生态保护知识与技能培训,优先聘用保护区内及周边居民参加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十一)增加一条作为第十四条:“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建设的,应当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进行生态补偿。”

  (十二)第十条作为第十五条,修改为:“违反本办法,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违反第八条和第九条第(一)项、第(三)项规定的,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按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处理。

  “(二)违反第九条第(二)项、第(五)项、第(六)项规定的,由环境保护部门或由其委托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属于非经营性行为的,处一千元以下罚款;属于经营性行为的,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第九条第(四)项、第(七)项和第十条规定的,由政府有关部门或者由其委托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处理。”

  此外,对个别文字进行了调整。



  三、《大连市散装水泥和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大政发〔1999〕68号公布;市政府令第37号修正)

  (一)第三条修改为:“市及县(市)区散装水泥工作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散装水泥使用的管理工作。市散装水泥办公室(以下简称散办)负责全市散装水泥的发展、推广工作,并具体负责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散装水泥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收缴工作。旅顺口区、金州区、县(市)散办负责本辖区内专项资金的收缴工作。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等市政府派出机构,负责管理范围内散装水泥和专项资金管理等工作。

  “市及县(市)区有关部门应依据各自职责,协助散装水泥工作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做好散装水泥和专项资金的管理工作。”

  (二)第四条修改为:“水泥的生产和使用要贯彻国家‘限制袋装,鼓励散装’的方针,提高水泥散装率,发展使用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

  (三)第六条修改为:“对水泥、水泥制品、新型墙体材料、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生产企业实行统计报表制度。水泥生产企业应当于每月5日前,将本企业上月水泥生产、销售情况报送散办;水泥制品、新型墙体材料、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生产企业应当于每季度第一个月5日前,将本企业上季度水泥制品、新型墙体材料、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生产、销售情况以及使用水泥情况报送散办。”

  (四)第七条修改为:“水泥制品、新型墙体材料、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生产企业应当全部使用散装水泥。

  “建设工程项目散装水泥使用率应当达到百分之八十。”

  (五)第八条修改为:“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项目,应当全部使用预拌混凝土,并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停止现场搅拌砂浆,全部使用商品砂浆。停止现场搅拌砂浆,全部使用商品砂浆的具体期限由市及县(市)散装水泥工作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六)第十条修改为:“生产、销售和使用袋装水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缴纳专项资金。

  “水泥生产企业缴纳的专项资金在管理费用中列支;使用袋装水泥的单位和个人缴纳的专项资金计入建安工程成本。”

  (七)第十一条增加一项作为第(三)项:“水泥制品、新型墙体材料、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生产企业使用袋装水泥的,应当于每季度第一个月10日前,按照上季度使用袋装水泥数额向散办缴纳。”

  (八)第十二条第二款修改为:“散办可以委托有关单位代征专项资金,代征单位应于每月13日前,将收取的专项资金上缴到散办。”

  第三款修改为:“专项资金的代征手续费为实际代征缴入国库专项资金数额的千分之二,由财政部门按规定计提和拨付,纳入预算管理。”

  (九)第十三条修改为:“建设单位和个人应在工程竣工验收后30日内,持有关部门批准的工程决算书和购买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商品砂浆发票等使用散装水泥的凭证,向散办申请清退专项资金。散办和财政部门核实有关资料后,建设工程使用散装水泥达到百分之八十的,按照散装水泥实际使用量清退专项资金;建设工程使用散装水泥未达到百分之八十的,不予清退专项资金。”

  (十)第十五条作为第十四条,修改为:“专项资金属于政府性基金,收入全额缴入地方国库,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资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应当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十一)第十四条作为第十五条,第一款第(五)项修改为:“发展散装水泥宣传和奖励。”

  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开支合计不得少于当年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支出总额的百分之九十。”

  第二款作为第三款,修改为:“申请使用专项资金的单位和个人应向散办提交立项报告,经散办审核同意后报财政部门审批。申请专项资金用于散装水泥设施、装备建设或改造项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同时提交经有关专家评审项目建设可行性报告。”

  (十二)第十六条修改为:“县(市)区散办应将其征收专项资金的百分之二十上缴市散办。”

  (十三)第十七条、第十八条合并作为第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由散装水泥工作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由其委托散办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违反第六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第八条规定,进行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的,责令改正,并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第十条第一款、第十一条规定的,责令限期补缴;逾期不缴的,从逾期之日起按日加收应缴专项资金额千分之一的滞纳金。”

  (十四)第十九条作为第十八条,删除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作为第十九条。

  此外,对部分文字进行了调整。



  四、《大连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规定》(市政府令第50号公布)

  (一)第六条修改为:“建设单位和个人持《建设项目职业病预评价审核申请书》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向市或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审核。

  “市及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的具体审核范围由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五、《大连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市政府令第69号公布)

  (一)删除第六条,第七条作为第六条,修改为:“机动车上道路行驶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机动车与机动车注册登记的内容相符;

  “(二)悬挂机动车号牌应当符合机动车号牌技术标准的要求;

  “(三)在前窗右上角粘贴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

  “(四)重型、中型载货汽车及其挂车、厢式货车、拖拉机及其挂车车厢后部应当喷涂字样清晰、完整且符合机动车号牌技术标准的放大号;

  “(五)大、中型公路客运机动车驾驶室两侧应当喷涂额定乘员数和经营单位名称;

  “(六)配备灭火器具和警告标志;

  “(七)前后窗不得有妨碍驾驶视线和交通警察执法的文字、图案、物品(法律、法规规定的除外)和张贴镜面反光遮阳膜,张贴反光遮阳膜应当符合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标准的规定(客运出租汽车按照《大连市客运出租汽车治安管理规定》的要求执行);

  “(八)从事路政管理、工程施工、环卫清洁、道路养护、设施维修、绿化等活动的专用作业车辆,应当符合道路作业车辆安全标准。

  “机动车号牌不清晰、不完整或者按照机动车号牌技术标准需要更换的,应当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更换。”

  (二)第八条作为第七条,增加一条作为第八条:“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报废:

  “(一)累计行驶里程或者使用年限达到国家规定的机动车报废标准的;

  “(二)因各种原因造成严重损坏或者技术状况低劣,无法修复的;

  “(三)车型淘汰,已无配件来源的;

  “(四)经长期使用,耗油量超过国家定型车出厂标准规定值百分之十五的;

  “(五)经修理和调整仍达不到国家对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要求的;

  “(六)经修理和调整或者采用排气污染控制技术后,排放污染物仍超过国家规定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

  “报废的机动车必须及时办理注销登记。”

  (三)增加一条作为第九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临近报废年限的营运机动车不予办理转移登记,不予办理转移登记的具体规定由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制定并公布。”

  (四)第九条作为第十条。第十条作为第十一条,第一款修改为:“专门用于接送中小学生、幼儿的客车,须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确认,粘贴由省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统一标识。”

  (五)第十一条、第十二条分别作为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三条作为第十四条,删除第二款。第十四条至第十八条分别作为第十五条至第十九条。第十九条作为第二十条修改为:“机动车驾驶人在机动车驾驶证丢失、损毁、超过有效期或者被公告停止使用、依法扣留、依法扣押、暂扣期间以及记分达到12分的,不得驾驶机动车。”

  (六)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一条:“机动车驾驶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注销其机动车驾驶证:

  “(一)死亡的;

  “(二)身体条件不适合驾驶机动车的;

  “(三)提出注销申请的;

  “(四)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监护人提出注销申请的;

  “(五)未经批准,无正当理由超过机动车驾驶证有效期一年以上未换证的;

  “(六)年龄在60周岁以上或者持有大型客车、牵引车、城市公交车、中型客车、大型货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准驾车型的,在一个记分周期结束后,未经批准,无正当理由一年内未提交身体条件证明的;

  “(七)年龄在60周岁以上,所持机动车驾驶证只具有无轨电车或者有轨电车准驾车型,或者年龄在70周岁以上,所持机动车驾驶证只具有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轮式自行机械车准驾车型的;

  “(八)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被吊销或者驾驶许可依法被撤销的。

  “有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未收回机动车驾驶证的,应当公告机动车驾驶证作废。”

  (七)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二条:“申请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单位和个人,为确认驾驶人员的资格条件,可以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查询机动车驾驶人在3年内无重大以上交通责任事故记录情况。”

  (八)第二十条作为第二十三条修改为:“大型公共建筑、民用建筑以及其他重大建设项目在立项时,立项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城建部门参加的道路交通影响评价。”

  (九)第二十一条作为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二条作为第二十五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道路停车泊位由社会公众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独占使用。”

  (十)第二十三条作为第二十六条修改为:“开辟和调整公共汽车、电车和长途汽车、快轨、旅游汽车路线或者车站、出租车乘降站,应当征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意见,符合交通规划和安全、畅通的要求。”

  (十一)第二十四条作为第二十七条修改为:“在道路上施工作业的单位,应当在批准的路段和时间内施工作业,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进行非流动道路作业时,应当在作业现场划出作业区,制定交通组织方案,按照道路作业交通安全标志技术标准设置相应的标志和设施,保证作业期间的交通安全;

  “(二)进行不划定作业区的流动作业时,可以在路段上设置可移动的作业标志,现场应当有专人手持警示标志,维护交通秩序;

  “(三)施工作业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穿着符合技术标准的作业服装,横过车行道时,应当注意避让来往车辆,直行通过;

  “(四)用于道路作业的工具、材料应当放置在作业区内或者其他不影响正常交通的场所,施工作业完毕,应当修复损毁路面,恢复路面交通设施并清除现场遗留物,无力恢复的,应当向相关部门支付必需的费用。”

  (十二)第二十五条作为第二十八条,第一款修改为:“在道路上进行维修、养护等作业的机动车及人员,应当按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规定的时间作业,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车辆应当装有符合技术标准、表面清洁的安全标志,配置符合技术标准的作业标志灯并按规定使用,不得逆向行驶;

  “(二)车辆应当停放在作业区或者经施工方案确定的其他允许停放的场所,并按规定设立临时标志;

  “(三)作业人员应按照规定穿着符合技术标准的作业服装;横过车行道时,注意避让来往车辆,直行通过。”

  (十三)第二十六条至第二十九条分别作为第二十九条至第三十二条。第三十条作为第三十三条第一款修改为:“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不得相互追逐、不得超过(或低于)最高(最低)限速标志、标线标明的速度;在没有限速标志、标线的道路上,不得超过下列最高行驶速度:”

  (十四)第三十一条至第四十一条分别作为第三十四条至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二条作为第四十五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禁止以营利为目的,驾驶摩托车载人、载货,驾驶轻便摩托车载货。市及县(市)区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会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以营利为目的,驾驶摩托车载人、载货,驾驶轻便摩托车载货的行为进行综合治理。”

  (十五)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分别作为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第四十五条作为第四十八条第一项修改为:“机动车试车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规定悬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临时行驶车号牌;”

  (十六)第四十六条至第四十八条分别作为第四十九条至第五十一条。第四十九条作为第五十二条,第七项修改为:“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人力三轮车不得载人,其他非机动车不得非法以营利为目的载人、载货。”

  (十七)第五十条至第五十三条分别作为第五十三条至第第五十六条。第五十四条作为第五十七条,第二款修改为:“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事故或者故障难以移动时,应当持续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事故或故障车来车方向150米以外设置警告标志,夜间还须同时开启示廓灯和后位灯。车上人员应当迅速转移到右侧路肩上或应急车道内,并且迅速报警。”

  (十八)第五十五条作为第五十八条。第五十六条作为第五十九条,修改为:“在高速公路上施工的单位,除应当遵守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外,还应当按照道路作业技术标准的要求在距离作业地点来车方向1000米、500米、100米处分别设置道路作业标志和设施。”

  (十九)第五十七条作为第六十条,修改为:“当事人依法可以自行协商解决或者交通警察可以当场处理交通事故的具体情形,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并向社会公布。”

  (二十)第五十八条作为第六十一条修改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应当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听候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处理:

  “(一)造成人员伤亡的;

  “(二)机动车无号牌、无检验合格标志、无保险标志的;

  “(三)驾驶人无有效机动车驾驶证的;

  “(四)驾驶人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的;

  “(五)当事人不能自行移动车辆的;

  “(六)碰撞建筑物、公共设施或者其他设施的。”

  (二十一)删除第五十九条。第六十条至第六十二条分别作为第六十二至六十四条。第六十三条作为第六十五条,第二款修改为:“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根据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规则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并向社会公布。”

  (二十二)第六十四条作为第六十六条,第六十五条作为第六十七条修改为:“交通事故当事人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交通事故认定书有异议的,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办理。”

  (二十三)第六十六条至第六十九条分别作为第六十八条至七十一条。第七十条作为第七十二条,修改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20元罚款:

  “(一)乘坐机动车未按规定系安全带的;

  “(二)在道路上驾驶多人自行车或独轮车的;

  “(三)在道路上放牧、放养家禽或者宠物的。”

  (二十四)第七十一条作为第七十三条,修改为:“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30元罚款:

  “(一)违反登记制度的;

  “(二)非机动车加装机械动力装置的;

  “(三)行人穿越高速公路或者城市快速路的;

  “(四)驾驭制动装置失效的畜力车的。”

  (二十五)第七十二条作为第七十四条修改为:“机动车驾驶人、非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50元罚款:

  “(一)行经公交车站,遇有进出站台公交车辆不停车让行的;

  “(二)驾驶摩托车、轻便摩托车手离车把或者在车把上悬挂物品的;

  “(三)在实习期内驾驶机动车未按规定粘贴或者悬挂统一式样的实习标志的;

  “(四)驾驶非机动车(不含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人力三轮车)非法以营利为目的载人载货的;

  “(五)机动车前后窗有妨碍驾驶视线和交通警察执法的文字、图案、物品(法律、法规规定的除外),张贴镜面反光遮阳膜或者张贴反光遮阳膜不符合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标准的。”

  (二十六)第七十三条作为第七十五条,修改为:“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100元罚款:

  “(一)在不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况下,低于最低限速行驶的;

  “(二)1次连续变更2条以上机动车道的;

  “(三)未在前窗指定位置粘贴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的;

  “(四)大、中型公路客运机动车驾驶室两侧未喷涂额定乘员数和经营单位名称的;

  “(五)驾驶的机动车未配备专用灭火器具和警告标志的;

  “(六)拖拉机违反规定上道路行驶的;

  “(七)跨越中心单、双实线左转弯、掉头或者骑、轧分道线、导流带行驶的。”

  (二十七)第七十四条作为第七十六条,修改为:“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200元罚款:

  “(一)违反交通信号的;

  “(二)逆行或者在禁行的时间、道路上行驶的;

  “(三)违反试车规定的;

  “(四)违反拖带挂车规定的;

  “(五)在高速公路上学习驾驶机动车或两轮摩托车在高速公路上载人的;

  “(六)运载超限的不可解体物品,未按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时间、路线、速度行驶的;

  “(七)涂改或者使用伪造的车辆通行标识的;

  “(八)悬挂外省市号牌的摩托车、轻便摩托车在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和甘井子区、旅顺口区城市建成区内的道路上行驶的;

  “(九)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未悬挂机动车号牌的;

  “(十)遮挡、覆盖、污损、不按规定安装机动车号牌以及机动车号牌不清晰、不完整未到登记机关更换的;

  “(十一)驾驶转向器、制动器、灯光装置等机件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机动车的;

  “(十二)以营利为目的,驾驶摩托车载人、载货或者驾驶轻便摩托车载货的。”

  (二十八)第七十五条作为第七十七条,其中第一款、第二款合并作为第一款:“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暂扣3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500元罚款;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15日拘留和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2000元罚款。 ”第三款作为第二款。

  (二十九)删除第七十六条。第七十七条作为第七十八条:“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1000元罚款:

  “(一)非武警、军队人员持武警、军队驾驶证驾驶地方号牌机动车或者持地方驾驶证驾驶武警、军队号牌机动车的;

  “(二)持境外机动车驾驶证驾驶机动车的;

  “(三)在一个记分周期内累计达到12分,继续驾驶机动车的;

  “(四)采取欺骗手段补、换机动车驾驶证的;

  “(五)故意逃避交通技术监控的。”

  (三十)第七十八条作为第七十九条,删除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第六项、第七项分别作为第三项、第四项。”

  (三十一)第七十九、第八十条分别作为第八十条、第八十一条,其中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2000元罚款”修改为:“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辽宁省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罚款执行标准规定》处罚款。”

  (三十二)第八十一条至第八十三条分别作为第八十二条至第八十四条。第八十四条作为第八十五条,增加一项作为第三项:“驾驶证被公告停止使用期间继续驾驶机动车的”;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分别作为第四项、第五项、第六项。

  (三十三)第八十五条、第八十六条分别作为第八十六条、第八十七条。第八十七条作为第八十八条,删除第(七)项。第八十八条作为第八十九条,修改为:“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设置、占用、撤销道路停车泊位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属于非经营活动的,处1000元罚款;属于经营活动的,处5000元罚款。”

  (三十四)第八十九条作为第九十条,修改为:“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第五十九条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立即改正、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不能立即改正、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的,责令停止作业。发生交通事故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十五)第九十条作为第九十一条。增加一条作为第九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的其他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辽宁省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罚款执行标准规定》处罚。”

  (三十六)第九十一条作为第九十三条,增加三款分别作为第七款、第八条、第九款:“残疾人机动轮椅车是指专为下肢残障者设计,全部由上肢操作,以汽油内燃机提供动力,并贴有残疾人专用车标志的道路交通工具,分为轻便机动轮椅车和普通机动轮椅车。”

  轻便机动轮椅车是指汽油机排量小于50毫升,最高设计车速不大于每小时50公里,外廓尺寸不大于2000毫米1000毫米1200毫米(长宽高)的轮椅车。

  普通机动轮椅车是指排量大于50毫升,小于等于150毫升,最高设计车速不大于每小时50公里,外廓尺寸不大于2500毫米1200毫米1400毫米(长宽高)的轮椅车。”

  (三十七)第九十二条作为第九十四条。

  此外,对个别文字作了调整。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大连市人民政府2000年10月18日9号令制定、2003年12月3日37号令修改的《大连市机动车辆报废管理规定》以及《关于加强市区道路交通管理的通告》(大政发〔1994〕12号)、《关于加强残疾人机动专用车、人力三轮车、平板车安全管理的通告》(大政发〔1994〕104号)、《关于在全市开展治理整顿道路交通秩序活动的实施方案》(大政发〔1997〕34号)、《关于加强行人交通管理的通告》(大政发〔1998〕74号)、《大连市道路交通事故车辆、物品损失价格评估规定》(大政发〔2000〕19号)、《大庄高速公路临时封闭管理暂行规定》(大政办发〔2002〕43号)同时废止。

  《大连市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等5件市政府规章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义务教育条例

青海省人大常委会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义务教育条例
青海省人大常委会


(1996年5月8日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1997年7月25日青海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批准 1997年9月1日起施行)

条例
第一条 为了促进本县九年义务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自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九年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第三条 九年义务教育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县人民政府负责制定全县九年义务教育的规划并组织实施。
乡(镇)人民政府根据本县九年义务教育规划,制定本乡(镇)的实施方案,并负责实施。
驻县企业的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由当地人民政府统筹负责。设有中、小学的企业要办好自己的学校,积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第四条 九年义务教育实行评估验收制度。评估验收按县人民政府制定的规划进行。县教育督导室负责全县九年义务教育的督导、评估。
第五条 凡年满七周岁的儿童,应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县城所在地和有条件的乡(镇),儿童可以六周岁入学。居住分散的边远地区,儿童入学年龄可推迟到八周岁。
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受国家法律保护。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必须保证子女或被监护人按规定年龄入学,受完九年义务教育。
适龄儿童、少年因疾病或特殊情况,需要延缓或免于就学的,须由儿童、少年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提出申请并出具县以上人民医院或有关单位证明,分别由乡(镇)人民政府或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六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招收未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儿童、少年就业。
第七条 县、乡(镇)人民政府要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学,方便儿童、少年入学。要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
鼓励集体经济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开办学校。办学要经县人民政府批准。
第八条 县、乡(镇)人民政府加强民族教育,办好回族女子中学和其他民族学校,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女童的入学率。在居住分散的少数民族地方,可设立寄宿学校。对特贫户的学生,减收或免收杂费。
第九条 学校有协助当地人民政府组织动员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的义务。
学校要严格学籍管理制度,不得强迫学生退学或转学。学校应接受曾有过失足行为的学生继续就学,不得歧视。学校应接受不妨碍正常学习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
学校不得向学生或家长单位摊派,滥收费用。
第十条 学校必须对学生加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学校要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加强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侵占学校场地、房舍、设备及其它财产,不准向学校乱摊派,不得污染学校环境,不得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学校不得随意停课,不得将校舍、场地出租、转让作非教学使用。
第十二条 不准在学校传播淫秽读物和音像制品,不准向学生灌输封建迷信思想。
禁止在校园内和学校门口摆摊叫卖。
第十三条 禁止利用宗教妨碍、干预义务教育。
禁止寺院招收未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儿童、少年入寺。
第十四条 县人民政府有计划地吸收、培养、培训师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教师学历标准。
任何单位未经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不得随意抽调和借调教师做其它工作。
第十五条 教师应遵守和维护职业道德。禁止辱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第十六条 实行教师职称评聘分离,年度考核。
第十七条 全社会要尊师重教,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县、乡(镇)人民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在边远山区工作的教师享受适当的补贴。
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保证和逐步提高民办教师待遇。民办教师的报酬应略高于当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其报酬除国家补助部分外,由乡(镇)人民政府统筹解决,不得拖欠。
第十八条 实施义务教育的经费,由县、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筹措。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要高于当年财经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并使生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切实保护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农村、城镇的教育费附加,由税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依法足额征收,并按期如数拨付给教育行政部门。农村教育费附加按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2%的比例与农业税一并征收,并实行乡征县管乡用。教育费附加主要用于九年义务教育。
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和个人自愿捐资助学。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克扣或挪用教育经费。
第十九条 县人民政府把学校的基本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学校的基本建设用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优惠政策。
学校的基本建设资金,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集。乡(镇)人民政府按有关规定经过批准之后,根据自愿量力的原则,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集资,用于改造学校危房。
第二十条 县、乡(镇)人民政府逐步建立人民教育基金,用于奖励和表彰在义务教育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

县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就学。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立奖学金。
第二十一条 县人民政府重视和发展电化教育,计划、财政、广播电视等部门应予扶持。
第二十二条 县人民政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兴办校办产业。
第二十三条 对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和个人,由县、乡(镇)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认真执行本条例,成绩显著的;
(二)积极办学或捐资助学,做出突出贡献的;
(三)长期从事义务教育事业,忠于职守,取得优异成绩的。
第二十四条 对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有关部门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或依法进行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执行义务教育的有关规定,工作失职的;
(二)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无正当理由不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
(三)招收应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儿童、少年就业、入寺的;
(四)拒绝接受不妨碍正常学习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或强迫学生退学、转学的;
(五)侵占、破坏、私自转让学校场地、房舍、设备和其他财产,干扰正常教学秩序的;
(六)利用宗教干预、妨碍义务教育的;
(七)在学校传播淫秽读物、音像制品或向学生灌输封建迷信思想的;
(八)侮辱、殴打教师或体罚学生的;
(九)不及时采取措施,致使校舍倒塌造成事故的;
(十)征收教育费附加不力的;
(十一)贪污、挪用、克扣教育经费和专项教育资金的。
第二十五条 本条例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县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条例自1997年9月1日起施行。



1997年7月25日
警惕 “假借破产之名”行“圈占土地之实”行为续演

王政


笔者曾在拙文《非法圈占土地行为之表现方式和社会危害性概探》中,列举过不下十余种非法圈占土地的方式,然而,万没有想到的是,目前社会上还流行着一种更加隐蔽的圈占土地的方式,那就是通过利用或逼迫企业破产来达到圈占破产企业土地的方式。最近一段时期,本所至少接触过三起利用企业破产圈占土地的实际案例,如江苏省徐州市某区县汽运公司破产案、山东省维坊市某区县造纸公司破产案,河北省石家庄市某机械制造企业破产案。笔者正是基于对这些破产案件的研究,才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核心问题或非正常现象,现将其整理成文,望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一、上述破产企业所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

(一)从企业成立的历史沿革和股权结构看,这些企业成立的时间一般比较长,一般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存在;企业性质最初属于城镇集体所有制性质(如徐州某破产的汽运公司最初属于县办大集体企业);企业职工一般在三百人至五、六百人不等,一般都曾进行过所谓的股份制改造,但改制都不彻底,实际上是企业变相地向职工集资借款,所谓的职工股最初只在企业内部承认,这些向企业交款的职工大都没有在工商行政部门登记为股东,所以企业产权依旧不明晰。这些企业产权或股权名义上为城镇集体所有,实际上是被代表集体的政府部门实际拥有和控制。
(二)从企业所拥有的土地资源和管理层角度看,这些企业一般位于当地城区较为繁华的地段,所占用(包括企业拥有土地使用权和租赁权两种形式)的土地资源开发价值较高,土地开发潜力巨大。这些企业一般内部管理混乱,管理层相互争权夺利斗争十分激烈,部份领导还涉嫌对破产企业财产进行侵占或挪用等犯罪行为,这些台上领导一般极力阻挠企业正常进行改制和被收购兼并。
(三)从企业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看,这些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一般在市场上都有相当的需求,有的甚至非常畅销(如山东省潍坊市某造纸企业在破产前,客户都是用现金付款订货的)。这些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与许多大型国有企业比,一般都不是很高(严格的说,基本没有达到已经严重资不抵债的程度),有的甚至主要是欠职工的工资和保险等内部债务。企业如果能顺利通过产权重组或改制的话,完全可以不至于走破产清算的道路。
(四)从个别地方政府领导对企业破产的态度和企业破产后土地的用途开发看,政府个别领导非常积极支持这些企业搞破产,甚至为了顺利实现破产而动员企业领导做职工的工作,并向职工口头承诺企业破产清算后将破产财产(实际上破产企业的职工们根本不清楚,破产企业最有价值的土地资源早已被事先做出特殊安排,不计入破产财产在内)全部用于职工安置和补偿事宜。这些企业在破产宣告后、破产终结前(在没有完成破产清算的情况下),其原先地面上就已经进行了房地产开发(一般建设的是住宅、商住公寓和沿街铺面房)。对拿到破产企业土地的开发商而言,可以说是迫不及待。

二、上述企业在破产程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严格讲,这些企业都未达到破产界限。按照我国企业破产方面的法律规定,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要达到严重资不抵债且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的程度后才符合申请破产的条件。实践中,对将要破产的企业,政府部门、企业债权人或股东往往为了尽可能避免企业破产而千方百计地对破产企业进行重整或同债权人进行债务清偿方面的和解谈判。只有在企业存活实在无望的情况下,才不得已开始破产清算程序,以便从法律上消灭破产企业的主体资格,甩掉企业沉重的债务负担。而对上述企业来说,充其量只达到企业资产和负债(包括欠企业员工的集资、工资和保险)相等的程度,并非已经达到严重资不抵债的程度,企业职工完全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力量再现企业生机或通过与外部企业的联合、收购或兼并实现企业的再生。
(二)破产程序不透明,企业职工不清楚谁为破产申请人。按照企业破产相关法律规定,破产企业的债权人和破产企业自身都可以提出企业破产的申请。对这种涉及集体所有或广大职工利益的企业,法律还要求企业破产时应征求广大职工们的意见。然而,对这些企业的破产清算情况,有关负责人员尽可能向职工保密,有的甚至没有依法向企业内部职工公布,职工们普遍不清楚到底是谁向法院提出了破产清算申请。我们通过调查发现的结果是,这些企业的破产申请一般是由代表集体、代表职工的政府部门(如财政部门、国资管理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提起的。政府代位行使了这些破产企业自身、破产企业的股东和破产企业债权人安排或提起企业破产还债程序的民事权利。
(三)破产企业的债权和债务数额不够具体明确,甚至存在少报资产、多列债务的情形。对破产企业而言,不管其所占用的土地是买来的还是租来的,其拥有一定期限的土地使用权是毋庸质疑的。但是,这些企业在破产清算时,企业的破产财产都不包括土地使用权(这些土地的使用权要么属于国家所有,要么让企业领导做了抵押处理)。更有甚者,在个别案件的破产清算中,地方政府公然违法,要求破产企业按照所拖欠职工的工资和保险的实际数额向政府部门缴纳滞纳金(实际上是行政罚款),并将这些滞纳金列入到企业的破产债权中,以便有意加大破产企业的债务。
(四)司法机关不正当地介入了企业破产程序,个别司法人员同个别政府领导及利益群体一起操控着这些企业的破产程序,对企业破产持不同意见的职工进行严厉打压。在破产清算程序中,法院的职责应当是对破产案件严格审核和把关,对不符合破产条件的企业不应当直接宣告进入破产程序;在进入破产清算时,对破产企业的债权和债务应严格履行司法监督职能,对不符合破产债权的,不应裁定为破产债权,对没有列入破产财产的企业重要资产,应当给相关利害关系人(如企业职工)申辩的权利。更为不当的是,不应当通过司法裁判的形式制造形式上存在可疑的破产债权或债务。这些债权或债务一般是在没有相关利害关系人参与、债权和债务双方当事人没有争议、代表企业应诉者的利益与企业职工利益相冲突的前提下产生的。更令人可笑的是,个别司法部门还以“越级上访”、“防碍企业破产”等理由对不同意破产的企业职工代表采取“拘留”、进“学习班”(通过限制人身自由,强制上访人员接受法制教育的一种创新形式)等强制措施。

三、上述企业破产所造成的一些不良社会后果

(一)上述企业在破产后,大多数企业职工都呆在家中无业可就。破产企业或政府领导所最初承诺的拖欠职工工资、保险、安置等费用迟迟得不到兑现(或仅兑现很小的一部分),广大破产企业下岗职工的生活陷入极端困苦的境地。
(二)这些破产企业的部分下岗职工为了讨还原单位拖欠的工资、保险或安置费用、为了反映和检举个别领导存在的违法或犯罪问题,长期不断地到中央和各地政府部门或司法部门上访,造成诸多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
(三)部分下岗职工因受生活所迫,又苦于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难以找到正当合法的职业,所以他们之中许多人索性干起了非法生意,直接影响了社会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四)地方政府为了维护稳定和谐的社会局面,不断派专人应付这些下岗职工们的集会和上访事件,有的甚至不惜采取动用警力抓人等较为粗暴强硬的措施,严重影响到政府正当职能的发挥,影响到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所建立起的信赖关系。

四、不当企业破产事件简要评析

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保障大多数具备社会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基本工作和生活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企业破产后,政府应当从财政收入中拨出专款用于维持职工们的生活,这样势必会加重政府财政的负担。单从这一角度出发,政府应当尽可能避免企业破产案件的发生。
但是,任何一个事件的发生,都不可能是偶然的,其背后必然隐藏着不同利益群体的博弈。政府让这些不怎么符合破产条件的企业破产其中也是有着很复杂的原因或隐情的,企业破产的结局正是处于强势集团的土地开发商、存在经济问题的破产企业领导及政府个别官员与广大缺乏文化知识、缺乏生活保障的职工弱势群体利益博弈的必然结果。
企业破产制度本来是一项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正常运营的良好制度,但是这一制度一旦被滥用,则损害的不仅仅是债权人或债务人的利益,损害的不仅仅是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它所造成的严重社会后果可能会无法估量,最终因这些企业破产所付出的成本或代价必将由我们整个国家和社会来偿付,将由我们的后代子孙来支付。
正如失地农民一样,破产企业的下岗职工所面临的生活困境同样不应被政府所忽视。作为地方政府,要想制止下岗职工们不断地群体上访事件首先应当考虑的是政府行为自身方面的原因,而不应当依靠“打”、“压”、“骗”的方式来平息事端。要知道“千里长堤,毁于蚁穴”是前人告之我们最古老的警世恒言。

2006年12月1日星期五

(作者简介:王政,系中企国盛律师事务所合伙律师,现为北京市律师协会公司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公司证券、房地产和诉讼等方面的法律业务,擅长刑事辩护,具有多年律师执业经验。)